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展现百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新担当
www.gxbsrd.gov.cn 2022-10-27 08:11:10 阅读:174907次 作者:黄贤明 编辑:黄艳 来源:广西百色人大网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展现百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新担当
■黄贤明
今年5月13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决定》共十一条2691个字。号召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动我区在“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百色作为全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决定》的出台为后发展地区的加快发展,持续推动民族团结,积极创造和谐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各族群众团结一致,铆足干劲加快经济和社会建设,尽早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百色要学习贯彻好《决定》,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展现百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新担当。
一、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在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上展现新作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去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自治区党委今年做出了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全体干部群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思想,积极响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作为当前各地各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工作,创新载体,深化内容,营造氛围,完善措施,不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向深入。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不断增加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收入,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百色要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大好局面必须加快发展,要加快推进产业振兴,加快工业振兴。工业兴才能百业兴。扩大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促进消费,增强稳增长内生动力。以乡村振兴为突破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强做优现代特色农业,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以城镇振兴为攻坚点,提升百色城等中心城区品位。加快县城和集镇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加快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推动口岸振兴。此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力争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的目标。
二、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五个认同”,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在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行动上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没有“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增强“五个认同”,紧紧盯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国之希望、民族之希望所在。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平等是民族关系的本质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各族人民的神圣义务。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力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和推介先进典型和优秀作品,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百色故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三、积极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社会事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闯出新路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要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百色是后发展地区,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事业任重道远。要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巩固全民参保扩面成果,基本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持续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扩容增量。持续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动县、乡、村医保经办服务一体化。实施乡镇卫生院提升项目,支持中医药传承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工人文化宫、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百色壮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非遗保护示范项目。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四、制定完善民族工作法规政策,推动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在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问题上彰显新担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要推动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民族工作政策和地方法规制度,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建立健全各族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民族事务治理要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的实行靶向治理,找出各族群众心中的“结”、地区治理工作的“难”,精细化地制定政策法规的实施细则,提升治理有效性和整体效能。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和案件。开展民族工作,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使民族事务治理有序推进。要树立信息化管理思维,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应对互联网、信息化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流思想。要大力改革创新,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创新实践机制,补齐短板,让各族群众共享民族事务治理的改革创新成果。要大胆吸纳整合,妥善处理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精准治理。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利用互联网信息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置网络空间中涉民族因素的舆情,用信息化手段畅通沟通渠道、方便群众办事,实现民族事务治理“网上网下”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