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www.gxbsrd.gov.cn  2018-07-10 15:15  阅读:679551次  作者: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编辑:韦艳阳  来源:广西百色人大网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2018年6月28日)

 
    根据百色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于5月7日至5月16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首先集中听取了市人民政府以及市直有关单位、学校关于《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随后深入田东县、靖西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进行实地检查。通过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等形式,广泛了解《教育法》在我市贯彻实施情况。同时,委托其余9个县(区)人大常委会对其本县(区)贯彻实施《教育法》的情况进行检查。此外,还于5月23日至6月1日赴我区河池市、来宾市、梧州市和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等地市考察学习,充分学习借鉴区内外兄弟地市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贯彻实施《教育法》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1995年9月1日《教育法》施行以来,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坚持依法治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学校及学生数量有所发展。目前,全市有中小学幼儿园(含中职)2981所,在校生77.3万人。其中:幼儿园1358所(公办197所、民办1161所),在园(班)幼儿17.1万人。小学校点1427所(村完小以上528所、教学点899个;民办2所),在校学生34.2万人。初中学校140所(普通初中131所、九年一贯制9所;公办137所、民办3所),在校生16.1万人。普通高中25所(独立高中18所、完全中学4所、十二年一贯制3所;公办23所、民办2所),在校生7.1万人。市属中等职业学校20所(不含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1所,在校生1027人。


    二是主要指标有所提高。2017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92%,与2017年全区平均值及2016年本市完成率相比,分别高3.22个百分点、提高5.47百分点(以下同比)。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2%,低0.58个百分点、提高0.79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1.85%,低6.65个百分点、提高4.07个百分点。特殊教育三残入学率88.08%,低1.97个百分点,降低0.74个百分点。


    三是教职工素质有所提升。全市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含中职、特校)教职工31762人,其中专任教师30913人。专任教师中,幼儿园1100人,学历合格率98.09%;小学16966人,学历合格率97.05%;初中8094人,学历合格率97.24%;高中3600人,学历合格率95.38%;中职962人,学历合格率82.73%;特校191人,学历合格率100%。取得这些成效的主要举措是:


    (一)履行职责,认真贯彻教育基本制度,全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不断推进多元惠普幼儿园建设。目前全市已有392所多元惠普幼儿园,为广大幼儿提供更多的优质园。二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目前,田阳、德保、凌云等3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区检”“国检”;乐业、平果等2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区检”,准备迎接“国检”;其他县(市、区)力争今年12月底前通过“区检”“国检”。三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迁建了百色高中、凌云高中、乐业高中,新建靖西民族高中,改扩建百色民族高中、祈福高中、百色中学等一批学校,扩大了高中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四是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坚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市政府投入约3.9亿,建成百色职教中心园区。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719人。百色职教中心园区建设,有力拉动了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2017年全市完成中职全日制招生9715人,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2.3%。五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坚持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迁建市特殊教育学校,不断改善新时代特殊教育环境。


    (二)加强学校建设和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建设学校。2016年以来,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教育项目资金14.76亿多元(中央资金10.39亿元,自治区资金4.37亿元),同时,地方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3.15亿元投入学校建设,项目包括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项目、新建(迁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项目、普通高中建设项目等涉及813个学校共1169个单项工程,建筑面积建设面积107.9万平方米。截止2018年5月底,已开工项目761个,开工率65.1%,竣工项目579个,竣工率49.5%,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二是在百色中心城区计划投入30多亿元,从2016年—2018年,用三年时间组织实施百色中心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将新建、改扩建31所学校。目前,已投入使用8所,在建15所,开展前期8所。三是抓好教育常规管理。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把依法治教作为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列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依据法律和规章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科学管理;依法监督办学活动,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规范中小学校办学管理,全力推动教育健康发展。今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常规管理示范校评估,共有51所学校(含城区、乡镇和村以下学校)获得义务教育常规管理示范校称号,提升了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水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推动课程计划和课程改革,改进和完善质量评价制度,促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几年来,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如2017年全市高考一本上线比上年增加389人,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总上线率连续8年保持广西前两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各项待遇,为教育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教师补充和轮岗交流机制,实施教师队伍提质增量工程。近年来,市政府及教育局等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教师招聘工作机制,通过采取放宽学历要求、降低开考比例、实行多次招聘、免笔试等措施推进招聘工作有效落实,2015年以来,全市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共补充教师3091人。实施农村特岗教师计划,2015年以来,共招聘特岗教师2436名。特别是2018年6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力度空前的乡村教师招聘政策,为我市艰苦边远一类地区深度贫困村村校、教学点及二类地区村校、教学点教师严重短缺和招聘难的问题,助力教育扶贫攻坚。决定专项招聘乡村教师584人。本次专项招聘不用笔试,只要符合条件的,通过面试进行招聘,同意录用直接套用事业编。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2013年以来,全市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计划数为1717人,实际招录到初中、高中毕业生1585人进行培养,现已毕业609人(其中录用到岗529人,因未取得教师资格证未录用80人),仍在校培养976人。为乡村学校选派支教走教优秀教师730人,通过优秀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动,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积极实施县(市、区)域内义教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工作。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通过跨校兼课、支教、走教、轮岗等方式促进教师交流,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等问题,实现学区师资配备基本均衡。据统计,各县(市、区)域内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达交流教师总数的10%以上,有力推进了城乡间优质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二是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教育队伍整体素质。狠抓中小学教师队伍业务培训工作,通过构建自治区、市、县(市、区)、学校四级培训体系,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其中,村小、教学点教师每两年内都要参加一次市级以上的学习培训。2016年来共培训教师30454人,其中国培11004人,区培8068人,市培11382人。2017年依托深圳-百色对口帮扶项目培养校(园)长100名、骨干教师1500名。三是落实教师待遇政策,切实增强教师岗位吸引力。落实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目前,我市教师年平均工资达到6.5万元,月平均工资达到5412.5元,基本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持平。各县(市、区)财政优选保障教师各项待遇,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积极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各县(市、区)政府严格按照自治区的规定,为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300元/月。鼓励各县(市、区)在享受自治区统筹资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予以奖补外,积极投入资金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进行实施“提标扩面”,补助标准实行差别化扩标,补助范围扩大到全市乡镇(不含城区所在地学校)。截止2017年9月,全市12个县(市、区)乡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已“提标扩面”全覆盖。2011年来,全市建设乡村教师周转房共3878套,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田阳县、田东县、德保县、靖西市还在县城区为教师建专项公租房,为乡村教师安居乐业创造条件。四是探索教师管理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2016年来,市教育、编办、人社、财政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百色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2015—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大力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三个倾斜”机制,即建立向乡村一线教师适当倾斜的评优评先机制。在评选表彰名额分配、评选要求等方面,向工作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一线教师倾斜。广泛宣传优秀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建立向乡村教师适当倾斜的职称(职务)评审制度。2016年中小学职称改革来,对乡村教师在评定职称(职务)时,落实降低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申报评审条件,免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论文的发表不作为刚性要求。在中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乡村教师评审范围,除城区学校以外的乡村学校(包含镇)教师在乡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0年的,可不受岗位比例限制,直接评聘更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岗位,并优先使用空缺岗位。没有相应空缺岗位的,可采取先进后出的方式超比例聘用。目前,我市已逐步形成并完善“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教师岗位激励机制,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明确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30年以上、获得国家颁发荣誉证书的乡村教师,可享受自治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的奖励;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2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可获得自治区颁发的荣誉证书及择优奖励的机会;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1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可由市、县(市、区)择优给予奖励。


    (四)关爱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一校一品”“一校一特”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品位特色创建活动为载体,因地制宜打造“书香校园”、“诚信”校园、传统文化校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例如隆林各族自治县实验小学,以国学经典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素养教育,使学生辨明人伦、懂得礼义、规范行为,为培养品德高尚、素质全面、能力卓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靖西市第五小学,为更好地创设、营造书香校园,文化育人,全面提高师生文化素质,校园随处设置开放书架,供师生随处阅读,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田东县实验高中,以体育和艺术人才培养为目标,设置演唱、舞蹈、影视、体育等专门课程,提高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第一批特色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2018年年底迎接自治区教育厅评估验收。二是完善扶贫助学的有效机制。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实施各学段学生资助项目,精准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三是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严肃查处歧视、欺凌、羞辱、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辍学等行为,加强校园安全常规检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四是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计划。据2018春季学期统计,全市目前有留守儿童10.51万人,其中幼儿园2.52万人,小学5.38万人,初中2.61万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对留守儿童关爱做到“四个优先”,即安全上优先监管、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指导。我市从2014年起在北京歌路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帮助下,在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开展“新1001夜—农村寄宿生睡前故事”活动。目前,全市已有420所项目学校,受益学生达13.7万人,该项目成为我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学生陪伴成长教育的新亮点,引起了国内公益团队和百色市教育基金会广泛关注。五是认真贯彻执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项目,2016年至2017年全市共发放11个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4.48亿元,受益学生115.10万人次。(我市目前有田阳、德保、靖西、那坡、凌云、乐业、田林、隆林、西林9个县为国家试点县,田东县为自治区试点县,右江区为地方试点县)。六是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我市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管理办法,并结合各城区教育资源配备,确定了一批县(市、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为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定点学校。七是抓好控辍保学。市、县(市、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按照“双线四包”即(“双线”指区、乡镇(街道)、村一条线,教育局、学校、班级一条线;“四包”(指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包户;教育局领导包学校、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机制开展工作。据2018年春季学期开学统计,小学辍学率0.08%;初中辍学率1.2%。辍学超过200人的有田林县、靖西市和凌云县,辍学人数少于100人的有右江区、田阳县、德保县和乐业县,其余5个县均为100多人。经过劝返工作,截止4月底止,经动员,全市小学辍学返校78人,劝返率为33.3%;初中辍学返校302人,劝返率为16.9%。


    (五)落实经费,加强投入,为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72.84亿元,比上年增长4.25%。分功能分类科目来看,教育管理事务支出2.35亿元,普通教育支出67.13亿元(其中:学前教育3.20亿元、小学教育35.94亿元、初中教育17.24亿元、高中教育7.90亿元、高等教育2.50亿元、其他0.35亿元),职业教育支出2.30亿元,其他支出3.01亿元。


    一是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实施学前教育保教费补助计划,保障困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按上年末在园幼儿人数年生均500元安排生均公用经费。二是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继续落实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按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和妥善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随迁子女就学的政策;加大城区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力度。三是支持加快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如2017年共安排市直高中维修经费4495万元。四是支持加快发现代职业教育。逐步提高公办中等、高等职业院校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百色职业教育中心二期和百色职业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加大投入,确保到2017年实现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含中央和自治区补助)不低于8000元的目标。五是落实学生资助政策。2016年至2017年,全市共发放学前教育免保教费、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免学费、普通高中免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大学新生入学补助等9个学生资助项目资金8.41亿元,资助贫困学生130.0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46.84万人次,发放资金3.58亿元。六是深入推进区市共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确保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达到自治区规定标准12000元以上,有效化解公办普通本专科高校债务,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等专项资金。七是落实教师待遇政策。积极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八是争取广东对口帮扶。多年来,我市争取广东对口帮扶教育,资金累计上亿元。目前,正在做好深圳与百色对口帮扶工作,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帮助百色教育发展。九是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通过百色教育基金会这个平台,宣传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定期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学校资源不足,未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学需求


    我市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圴存在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是办学基础能力薄弱,部分学校仍未能达到基本办学标准。主要是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不足,教学配套设施装备不齐全,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二是学校建设进展缓慢。检查组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检查时了解到,隆林高中现有83个班,学生近6700人,是整个百色县级高中在校学生最多,大班额也最多,有的班达80人,甚至最多时达到101人一个班。为解决此类问题,自治县党委政府规划要建一所新的隆林民族高中,但几年时间过去了,目前隆林民族高中的建设用地尚未真正落实;三是现有学校资源存在一头空闲、一头暴满“两个极端”。检查组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检查时了解到,目前乡镇中心校特别是村小学校没有学生,学校空了,与县城区学校校舍面积不足学生暴满的矛盾突显;城区学校“入园难”“大通铺”“大班额”“择校热”等现象仍然是教育“顽疾”。检查组在市级召开座谈会时了解到,百色学院、百色职业学院由于校舍面积不足,影响了学校的招生数量。四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全市还有9个县(市、区)没有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


    (二)教师队伍扩充困难,队伍建设仍需努力


    一是教师“招聘难”“留住难”问题一时还是难于解决。偏远的乡村小学、教学点难以招聘到大学毕业生到这些条件艰苦、交通闭塞的学校任教,难以留得住年轻骨干教师,乡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也就无法解决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同时,也造成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工作量大。检查组在田东县检查时了解到,田东实验高中教师缺编近70个,教师工作量多,学校不得不自聘20多名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学校负担重。百色职业教育中心属下的市民族卫生学校由于教师编制少,有的老师一周要上38节课。二是乡村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科学等学科的专任教师配备仍然不足,特别是农村规模小的学校、村小、教学点等。三是城区学校师资紧缺矛盾突出。城区学校生源剧增,学校规模扩张,造成师资紧缺的矛盾。四是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检查组在检查时教师们反映强烈的是政府奖励中考、高考的奖金只发到单位,不敢发给个人,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学校没有班主任津贴,班主任没有人愿意当。有的县特岗教师的待遇没有完全得到落实,特岗教师年终一次性绩效奖、乡镇工作补贴还没有落实与当地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三)学校管理和学生工作有待加强


    一是有些学校缺乏标准化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城乡学校之间、民办与公办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相差大,基础教育总体质量不高。素质教育发展滞后,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音体美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现象仍然存在。职业教育专业化水平低,校企合作不够,毕业生创新能力不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控辍保学形势依然严峻。受社会不良习气和打工潮多方面因素影响,仍存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情况。三是学校安全工作任务繁重。有些校园内的手机管理和课后管理成为新的难点。有些学校消防设备不足,学校门卫保障能力较低,学校周边还存在诸多不安定因素,潜在地威胁着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四是绝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没配校医,按要求,每600个学生要配一名校医但没有做到;常规的学生体检没有进行,疾病防控有潜在的风险。五是对民办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不足。升学、就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有偿家教现象还存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午托机构的监管有待规范。六是对特殊群体学生关爱不够。对留守儿童、三残儿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和学校困难学生的关爱,有针对性的办法不多。


    (四)教育投入有待进一步保障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不足。尽管各级财政逐年增加教育投入,但公办幼儿园缺乏经费保障,各项开支均靠保教费维持运转,难以按区级办园标准聘用每班两教一保的保教人员,难以维持开支教师的工资(五险)、教师培训和园舍维修、增添设备等投入。如田东县第一幼儿园(公办),现设18个教学班,在园幼儿501人,教职工86人。仅有正式编制人员17名,借调人员9人,聘用60名,聘用人员达到69.8%,由于自聘人员没有编制,靠收保教费运行,教师的工资月1600至1700左右,保育员的工资月1300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勤人员工资得不到保障,普通高中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偏低,高中阶段学校债务还未得到化解,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百色中心城区项目已通过申请上级补助、地方财政安排、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累计11亿元,要完成余下全部项目建设,还需要投入资金约20亿元。同时,2016年之前融资建设的中心城区学校,也要逐年安排偿还,财政压力大,市本级和右江区筹措各自承担的建设资金困难。检查组在靖西、隆林检查时了解到,为解决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靖西要在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0所,投资11亿元;隆林要在县城新建学校7所,投资9亿元;两县(市)财政部门都深感投入压力非常之大。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们对就学的新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亦然。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要针对“入园难”“大通铺”“大班额”“择校热”等“顽疾”问题,进一步研究,一是在幼儿教育上,要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公办幼儿园的校舍建设;要支持、鼓励和指导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在乡村要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统筹布局规划,加强学校建设,解决乡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大通铺”等问题,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在城区要针对部分学校占地面积小、学位不足、发展受限、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弱的问题,加快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建设步伐,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缓解城区学校办学压力,化解“大班额”“择校热”问题。同时,要补齐体育场馆、功能室、设施设备配置等配套设施不足短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统筹推进高中和职业教育校舍建设。四是进一步支持配合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百色职业学院百东新区的校园建设,包括对平果县引进高校项目的审批和落地,配套的土地指标以及资金、政策等各项扶持。五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集团化规模化办学力度;加强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创新编制管理,多渠道引进教师。要充分考虑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扶贫移民搬迁等带来的新变化新情况,从百色实际出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要统筹安排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满足学校生活服务基本需要。市编委会要积极向上级呼吁,建议自治区下达幼儿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高等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专项编制;给予地方核定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聘用教师控制数的政策支持;给予使用聘用教师控制数人员和非实名制编制人员经费补助。教育、人社等部门要通过公考、双选、特岗招聘、小学全科定向培养及引进外市骨干教师等方式,努力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不断充实教师队伍。二是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同时,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正面宣传教师队伍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精神,正面引导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使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三是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落实教师培训经费,组织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继续教育,校长常态化培训等,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四是认真落实提高教师待遇政策。建议研究和推广平果县的做法,即: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把在职在岗教职工年度绩效奖励列入公务员同考评同评奖,而且按教师专业技术岗位高级与处级、中级与科级、初级与员级相应系数设定计奖励。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干部工作补贴。2017年平果县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各档生活补助均比全市标准平均高出100元,并按照乡村教师工作地域不同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并与乡镇干部同等享受每人每月300元乡镇工作补贴。现边远教学点工作的教师每月可享受到最多1200元的乡村教师优惠待遇。将班主任分为小学(包括幼儿园、特校)、初中(包括中职校)、高中类,班主任津贴由原来的每月30元分别提高到90元、120元、160元。实施校长奖励性绩效制度。为激励校长们工作积极性,该县制定了学校校长奖励性绩效制度,每年由县财政出资,根据校长工作量的多少,于年度考核合格后分五个等次(从2000元-10000元)发给村小及以上学校校长。实施全覆盖的教师安居工程,周转房和公租房建设已覆盖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教学点),极大地改善了乡镇教师住宿条件。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以及全员竞聘等方面对农村教师给予倾斜,充分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农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三)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为受教育者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强化育人环境的营造。


    一是加强校园硬件设施管理。加强学校教室、学生宿舍、食堂、体育运动场所、公侧等硬件设施管理,加大校园花化、绿化、亮化及环境卫生整治管理等工作,为学生提供干净整洁的校容校貌。二是抓好立德树人建设。广泛开展《宪法》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百色起义精神教育等,筑就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构建教育信用体系,着力加强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三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四是抓好校风校纪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生活纪律,树立良好校风校纪。要加强双休日、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五是抓好平安校园建设。完善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教育系统防灾减灾能力。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后勤保障机制,完善学校安保、校舍、食堂、食品、饮用水、疾病防控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校食品、人身、设施和活动安全,防范校园恶性安全事件;持续深入对青少年学生开展“防毒”“防艾”教育,使学生认识危害、掌握防范知识技能。六是抓好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关爱工作。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对贫困学生、残疾学生等进行帮扶救助,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七是营造齐抓共管的社会育人环境。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家长(监护人)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整合教育、公安、文化、工商、城管等部门力量经常性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禁毒防毒、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行动,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投入,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保障


    市人民政府要强化政府教育投入责任,全面落实各项经费投入政策,依法落实教育投入增长,保障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育预算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一是学透用足《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向国家层面争取教育经费。二是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学校建设改造和内部设施设备配置以及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三是强化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实际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并按时足额发放;健全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四是依法保障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教师人员经费和学校运转经费,按教师工资总额2%的标准预算教师培训经费和教育科研经费,严格执行学校按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等支出的制度。五是落实乡镇学校教师的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并在自治区统筹资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基础上再提高补助标准。六是拓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通过土地置换、银行贷款、融资租赁、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盘活学校与社会资源,多元化筹集教育发展资金,破解教育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七是完善教育捐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八是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使用。统筹全局,科学安排,合理使用财政教育经费,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