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流探讨  >>  凝心聚力办好人大网站 服务地方人大工作

凝心聚力办好人大网站 服务地方人大工作

www.gxbsrd.gov.cn  2013-05-08 11:41  阅读:690672次  作者:李青灵  编辑:农海华  来源:广西百色人大网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各地方人大网站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百色市人大常委会适应监督法对人大信息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012年1月16日正式开通了百色人大网站。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探索, 百色人大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对我市人大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工作局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我市和各县人大网站的工作情况,就如何凝心聚力办好百色人大网站,服务我市人大工作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着力提高办好人大网站重大意义的认识

(一)办好市、县人大网站是提升人大监督工作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需要

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开通市、县人大网站,无疑是我们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开依法开展监督等工作的一个窗口和一条渠道,对增强监督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通过网络媒体公布监督工作的信息,让人民群众了解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努力提升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的公信力。如市、县人大常委会的年度监督议题、常委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及提出的审议意见、执法检查计划及执法情况的审议意见、开展工作评议的评议意见都要及时通过人大网站向社会公布。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及时了解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做什么、打算做什么和即将如何做,才能提升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二)办好市、县人大网站是人民群众知政参政督政的需要

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必须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才能充分行使监督职能。人大网站为及时、便利、真实地传递人民之声又提供了一条新渠道。公民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形式,可以直接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人大监督工作充分体现民权,客观反映民意,不仅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而且也为搞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提供了群众基础。同时,通过市、县人大网站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不仅有利于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政府行为的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而且有利于将政府建成一个政务公开、决策透明、渠道通畅的政府,一个公民知政参政督政的政府。

(三)办好市、县人大网站是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正能量的需要

市、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大网站开设《执法检查》、《专项工作报告》、《工作评议》等栏目,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在线监督,可以扩大监督者的知情权。因此,要把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和意见全部在网上刊登,“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是否答复、何时答复、怎样答复都及时在网上公布。这样,才能对“一府两院”工作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正能量。

二、着力搞好人大网站与人大工作的对接

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推动地方人大工作所起的重要催化作用,要抓住信息网络大发展的机遇,凝心聚力办好百色人大网站,并注重搞好与市、县人大工作的对接。

(一)注重平台建设,完善网站功能

百色人大网站是市、县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宣传阵地,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重要手段,也是市、县人大常委会形象展示的平台,而网站平台是网站发展的基础。因此,市、县人大常委会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引进和培养一批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人大网站的建设力度。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推广区内外兄弟市、县人大常委会的先进经验,成立人大网络管理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人大网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页面的栏目设置,在完善网站功能上下功夫。要努力创造条件,尝试在网站上开设电子邮件系统、议案建议提交系统、信访案件提交系统、视频系统、网上调查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公告系统等功能,优化网站栏目设置。如要开设《八面来风》、《新闻速递》、《基层人大》等宣传栏目,全方位、多角度传递人大监督工作方面的信息,及时宣传人大监督工作,除了日常的监督信息报道,还要在开展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工作评议时通过开设专题网页,开辟工作专栏,推进市、县人大监督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要设置《监督纵横》等栏目,将人大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向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通报和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同时,要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加大互通信息力度,互相转载人大监督工作方面的信息,尽可能扩大网站的信息量,提高点击率。

(二)注重栏目设置,丰富网站内容

网络的特殊性对信息稿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完全同于电视或报纸稿件的模式。我们必须注意,网民浏览网页极易产生视觉疲劳,降低阅读兴趣。因此,科学设置网站栏目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关键。在栏目设置上,可以设置“各地要闻”、“八面来风”等介绍外地人大常委会先进经验和做法的栏目,丰富网站的内容。在链接设置上,增加外地和上级人大网址的链接,方便网民浏览。同时,对一些重大的监督活动,可以开辟专栏,制作相应专题,尽可能配发图片,使页面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可看性。努力创造条件尝试开辟视频专栏,收集人代会直播录像和本地媒体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视频报道。另外,要为增强与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仅要建立主任信箱、网上议政、投稿箱以及人大论坛等互动类栏目,体现人大网站与民互动,广纳民意的愿望,而且还要为进一步提升与代表、公众交流的便捷性,设置在线交流(网上直播)、代表(主任)博客等栏目。

(三)注重维护管理,充分发挥功效

时效性是信息价值和信息权威的重要因素。在众多的网站中,人大网站要赢得一席之地,内容上应突出新,信息发布上需体现快,使网站能够及时、充分地发挥“传情达意”的功效。要制定网站日常维护和使用管理细则,明确每一流程和工作人员,力争第一时间发布,使公众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人大工作动态,加深市、县人大常委会在群众心目中的有为形象。对每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信息进行集中归纳,制作相应专题,充实有关资料,形成延伸性阅读吸引,使网民能从不同角度全面准确地了解到相关情况。要依托各级人大工作者和“一府两院”及部门的专兼职人大工作人员,建立一支稳定的人大信息采编人员及通讯员队伍,对人大网站采用的稿件按不同级别进行奖励,以调动人大信息采编人员及通讯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注重互动交流,提升网站活力

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同时它也是民意机关,作为地方人大网站,要充分利用信息交流便利的优势,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和交流,提升人大网站的活力和影响力,在打造民意机关上充分发挥作用。要通过开设民主论坛、网络调查等栏目,征询网民的意见和建议,随时倾听基层的声音,了解群众的意愿。努力创造条件开设主任信箱、网上信访等栏目,制定电子信件办理流程,及时予以回复,畅通群众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之间的联系渠道,倾力打造一座听民声、尊民意、代民言、解民忧的信息化平台。要着力加强人大网站自身的宣传推介,在本单位的信封、笔记本、名片、贺年卡、会议资料等上面,都印上人大网站的网址。专门印制网站宣传折页,广为散发。同时,与本地各类网站、各地人大网站开展相互链接,扩大影响,力求让更多人知道百色人大网站,点击浏览百色人大网站。另外,还要把服务作为网站的一个重要职能,开设《资料文库》、《代表之窗》、《法规选编》等服务栏目,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以及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要开发启用人大代表服务平台,即“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服务平台”、“人大代表服务平台”、“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平台”等,通过网络快速的传递文件资料,帮助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及时了解信息和交换信息。

三、着力加强采编人员及通讯员人大网络新闻写作知识学习

(一)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1.以实为本。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大网络新闻也不例外。因网络新闻具有全球性特性,面对全球受众,坚持客观报道原则更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所谓客观报道,就是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即使要发表意见,也要通过采访对象之口说出,切忌作者自己站出来发表评论性意见,这是国际新闻界写作的惯例。在报道中,必须交代新闻来源、新闻背景。在写作中不能只是干巴巴几根骨头,要符合读者的需求,有情节、有细节、有对话以及现场描述,追求生动活泼。市、县人大网络新闻报道贵在“实”。蕴藏在“实”字背后最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贴近”。如报道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新闻不应将会议报道等同于党政公文,等同于机关内部的工作简报;我们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也不应浮光掠影地跑新闻,让大量的会议议程、领导行踪和名单、领导讲话等千篇一律的东西占去重要篇幅,而淹没了真正有新闻价值、与读者密切相关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从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新闻中跳出来,力争通过对会场内外的捕捉,挖掘出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从一般的报道会议向报道会议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转变,突出广大群众的关注点、利益点和兴趣点,突出与广大群众关联度高的密集性信息,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报道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要注意百姓话题、百姓视角,注重阐释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度报道、配合报道、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评说;会内与会外报道要很好地结合,注意捕捉老百姓熟悉的场景、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如原人民日报总编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名誉会长范敬宜先生写的《打的赴会》。范先生注意捕捉老百姓熟悉的场景、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可读性、亲和力都很强,很符合读者的需求。

2.要学会平衡原则。好的不一味说好,批评的不一味说坏。采访一个新闻事件时必须听取相关各方的描述,在面临冲突发生时必须获取相互对立的观点,在报道问题时要查明问题发生的“合理性”,在报道成就时要了解与其并存的矜持和问题,切实改变目前人大网络新闻写作中尚未根除的宣传味过浓、政治术语太多、主观色彩太强的弊端。只有这样,市、县人大网络新闻才能切实实现“客观、公正、真实,但又有立场”,并被外界受众所接受。

(二)注重新闻易读性和可读性

面对读者获取人大网络新闻的行为变为扫描式阅读和阅读过程中自由选择信息内容的几率大幅度提高的特征,人大网络采编人员及通讯员写作的人大网络新闻更要注重新闻的易读性和可读性。如果新闻中没有醒目的关键词,没有清晰的提示与标识,没有引人注意的种种细节,没有在内容的写作编排上建立起更加合理的链接组合系统,就难以抓住读者飞速运行的眼球。一般来说,要把复杂新闻信息转化为一种易读的新闻格式,切实增强人大网络新闻的可读性。

1.文章要短小精干抓住读者眼球。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下决心改进文风,一则网络新闻应以不超过一个电脑屏幕的大小为宜。较大的文本块会使读者在荧屏上阅读变得困难。随着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阅读习惯也越来越倾向于“弃长取短”,对于七八百的文字已经很少有耐心阅读。那么,我们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要坚决摒弃过去地方人大新闻报道长篇大论的写法,想方设法写出更为接近读者的阅读习惯的短小精干的地方人大新闻,长则五六百字,短则三言两语,真正做到文字与篇幅的精简。如去年在第十九届广西人大新闻奖评选活动中,由我市人大常委会选送的期刊作品《庄严的选票,从凌晨开始投下》作者:陆杰 (原发表于《百色人大》2011年第3期)荣获一等奖。整篇报道不到600字,短小精干,易读性、可读性、亲和力都很强,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一眼功效”,在一瞥瞬间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2.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内容。要注意用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内容,用另一个段落去描述另一个内容。长的新闻,可以用超链接等方式“化整为零”。如果不能避免长文章,可用小标题的方式,将长新闻分成小块。小标题既可提示本段主要内容,又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要注意用最重要的实事或者是观察的结论作为这一页新闻的开始。文章中一句话的字词数量最好控制在应该能够不用停下来呼吸就读完一个完整的句子最为合适。

3.文章用语必须合法准确规范。为了杜绝或减少人大网络宣传报道的差错,我们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要认真学习宪法、选举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民族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等人大工作常用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人大制度和知识的学习,了解和熟悉人大工作的内容、操作程序、专业规范用语,做规范人大宣传报道用语的表率。

(1)不把“人大”与“人大常委会”混为一谈。

(2)不把“人大常委会机关”误称为“人大机关”、把“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误称为“人大办公室”。

(3)不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误称为“人大主任会议”。“
  
(4)不把“人大常委会会议”误称为“常委会议”。

(5)不把“人大代表”误称为“人民代表”。“

(6)不把“列席人员”误称为“列席代表”。
  
(7)不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误称为“常委会委员”或“人大常委”或“人大领导”。
  
(8)“任命”、“决定任命”、“批准任命”不能混用。
  
(9)“代表候选人”与“独立候选人”不能混用。
  
(10)“投票选举”与“投票表决”不能混用。
  
(11)不把“议案”误称为“提案”。
  
(12)不把“人大代表执行职务”误称为“人大代表参政议政”。
  
(13)不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误称为“人民代表大会”。
  
(14)不把“建制村”误称为“行政村”。  

(15)不把“对某某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误称为“对某某法开展执法检查”。

(16)不把“监督与支持混为一谈”。

(17)不把“乡镇人大主席称为乡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18)不把“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称为“各位委员”。

(19)不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说成“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20)不把“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或“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作为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说成:“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21)不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说成:“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

(22)不把“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称为“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

(23)不把“人大常委会党组”称为“人大党组”。

(24)不把“市、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称为“市、县人大办”。

(25)不把“选举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说成:“选举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4.文字使用要准确形象生动有特色。可是,我们地方人大网站在这方面有时不够注意,所以就容易出现如今年2月27日百色人大网刊登的“百色中院人大工作报告获得高票通过”和“在分组评议工作报告时”的使用文字不准确的现象。“百色中院人大工作报告获得高票通过”中的“人大”二字应删除,“高票通过”应改为“好评”,因为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百色中院工作报告还是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不是采用表决器投票方式,也不是采用纸质投票方式,所以,不能说是获得“高票通过”。“在分组评议工作报告时”的“评议”应改为“审查”。人大网络新闻写作应该是一个处于广播与报刊杂志之间的交叉口——比报刊杂志更紧凑和有力,但比广播写作文字性更强而且更细致。要坚持使用紧凑、简洁的陈述句而且坚持一句话一个意思。每个表达出来的意思逻辑自然地跟入下一句。要努力依赖有力度的动词和鲜明的名词。例如中国人大新闻网曾经刊登过的这些句子:“从电子计时器分分秒秒的跳动中,体味着香港扑向祖国怀抱的急切步伐。”“这个报告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得力,鼓舞人心”、“从一届到九届全国人大,是共和国通向高山之巅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征途上的不懈登攀。”这些句子中用的动词和结论式的语言,都是十分准确的,如改动一字便会觉得逊色了。

5.重视网络新闻导语的写作。在网上,人们很少逐字逐句地阅读,而是快速地一览而过,只有用最短的时间给读者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让读者了解新近发生了什么事,牵涉到什么人,结果怎样并产生兴趣后,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阅读。导语写作的一般准则是要突出全篇的中心并且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就是,“立片言而居要”,成为“一篇之警策”。同时,导语对消息的整体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主体部分能否顺利展开。因此,人大网络新闻要使用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词汇和简洁的句式制作导语。如果是长篇的报道则要使用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词汇和简洁的句式制作一个摘要,将其置于这一页面的最前端。在这个摘要上设计链动,将读者引向报道的详细内容,而且这个摘要描述应该控制在150字以内(因为这个摘要往往会成为在一些搜索引擎中显示为这页新闻内容的最为精要的提示)。导语和摘要描述不能用夸张的和浮华的语言,要用必须准确反映全文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含义的语言。要把笔力集中于事实之上。

(三)注重网络新闻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人大网络新闻传播的原则之一。新鲜是新闻的本质特性,它包括内容新、形式新、时间新。快速报道是新闻传播的第一要件,若将鲜活的新闻拖成昨日黄花,就不能成为新闻传播。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社会节奏日益加快,新闻媒介间的竟争日趋激烈,对新闻时效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了。很多事情,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报道出来便是新闻,过了这个时间限度便不能成为新闻。

(四)注重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尤其是面对网络受众对新闻标题“第一依赖感”的形成和新闻标题已经成为受众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成为受众决定是否索取深层新闻信息的第一选择关口。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已成为事关整个人大网络新闻写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可是,现在全国大小人大网站存在的通病就是标题冗长沉闷,缺乏美感。有的人大网络新闻标题长达近百字,即使作为新闻提要,也很不精彩。如:某市人大网2012年6月6日有篇文章的标题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参观考察交流活动》,共35个字,某省人大网2013年3月12日和3月21有两篇人大新闻的标题分别为:《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团代表在一起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省××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对×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视察》,都是40个字,某省人大网2013年1月9日有篇人大新闻的标题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设立××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民族侨务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决定》,共93个字,如此冗长的标题读后让人喘不过气来,能不让读者望而生厌吗?

笔者认为,人大网络新闻标题是人大新闻的眼睛,是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工作的重要环节。制作一条好的标题需要一定的创意,但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人大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这就需要我们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认真掌握人大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和写作要领,准确地提炼出新闻要点,制作出富有新闻要素的生动标题。

1. 认真掌握人大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1)题文分家。这是人大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新闻标题最大的不同。人大网络新闻标题更像一本杂志的目录,读者不能像看报纸那样,将标题和正文尽收眼底,人大网络新闻需要通过受众点击标题打开正文,从而实现传播过程的继续。若标题对受众缺乏吸引力,就无法实现对标题的点击,此传播过程即告终止。这就需要我们人大网络新闻编辑人员及通讯员准确地提炼出新闻要点,制作出富含新闻要素的生动标题。  

(2)题长受限。传统的纸质媒体可以灵活地利用版面,甚至精心采用加围、铺网或留白等手段以使标题醒目。而人大网页版面的整体布局是相对固定的,标题字数受到行宽的限制,既不宜折行,也不宜空半行。在标题板块中,各题长短以接近一致为宜。一般而言,人大网络新闻标题字数以16—20个字为宜,且最好能用一个空格分开,并控制在7—10个字组成一段文字。
  
(3)单行为主。报纸新闻可以通过引题的引导、正题的概括、副题的补充,把一篇新闻报道做得有声有色。而人大网络新闻标题受网页显示面积限制,位置空间以行长为限,新闻标题板块通常由若干条新闻排列集成一个矩阵,所以人大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使用多行题,多为单行题。
  
(4)多用实题。报纸的新闻标题有虚、实之分,实题要交代新闻要素,虚题可以是议论或警句等。报纸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题文一体,即使是虚题,只要看一眼导语,新闻中的主要事实也就清楚了。而人大网络新闻不行,虚题往往使读者不得要领,也就影响了“点击率”。因此人大网络新闻标题一定要抓住新闻事实中的一个或几个新闻要素,通过恰当组合,抓住“新闻眼”,吸引受众点击。

2.学会制作人大网络新闻标题的方法。

(1)要学会使人大网络新闻标题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制作出如《期待“阳光财政”》、《同在蓝天下》、《遨游太空,也有法律规范》、《春天走来民主的脚步》等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的标题。

(2)要学会使人大网络新闻标题香气扑鼻,沁人心脾,制作出如《代表提出建议,荷花更加鲜艳》、《张代表和他的葡萄园》等让人读起来有如进入葡萄园,津液满口,残涎欲滴的标题。

(3)要学会使人大网络新闻标题呼之有声,动之有影,制作出如《看见农民讨债路慢慢,代表心系共风雨》、《人大常委会监督岂能打“白条”》等让人看了好比亲临现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牵动神经,绷紧心弦的标题。

(4)要学会使人大网络新闻标题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制作出如《十三张选民证见证半个世纪》、《人大代表:不必谈鸡色变》等让人读着如饮醇酿,越品尝越韵味绵远,如观名画,越观赏越神思飞扬的标题。

(五)注重自身科技水平的提高

人大网络新闻传播的物理基础是高新科技,其功能的开发运用也要依靠高新科技。人大网络新闻的表现形式将逐步由静态“图文”转向动态“视频”,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信息编写由简单的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频、音频、文字以及大量相关信息链接的立体报道形式。今后人大网络新闻采访中还会更多地运用视频采访等手段,远距离实现“面对面采访”。这些都要求我们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熟练运用计算机、通过网络获得信息、运用超文本手段、运用多媒体手段采访和综合运用的能力,等等。做到快速编稿,及时发布,以及对网络新闻的创新应用,不断提升市、县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水平。
人大网络新闻是一种全新的新闻表现形式,人大网络新闻的写作仍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更加普及和人大网络新闻影响的日益扩大,相信我们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人大网络新闻写作新的、更多的规律性的东西。

四、着力完善激励机制让人大网站在激励中前行

“激励”,就是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导向和强度的心理过程。在管理中,就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制定《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奖励办法》,完善考核评比制度,明确对象、标准和方法,量化目标,落实到人,增责加压,努力提高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的整体素质。坚持奖惩并举,发挥持续激励作用。比尔盖茨说:“激励不难,难的是持续激励”。坚持奖惩并举,可持续发挥激励的作用,激发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的热情,激励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的动机和能力,调动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引导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在学习人大网络新闻写作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持续激励机制,每年都要开展评比活动,对工作业绩优异的市、县人大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及通讯员给予奖励,激励先进,推动平庸,触动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竞助并存、“人人争当先进”的大好局面,让百色人大网站在激励中前行。口李青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