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要闻  >>  我市驻村干部“学文秀争优秀”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

我市驻村干部“学文秀争优秀”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

www.gxbsrd.gov.cn  2022-06-19 16:19  阅读:180859次  作者:符庆琰  编辑:杨煜智  来源:右江日报 
  奋斗谱新篇 乡村振兴正当时
  ——我市驻村干部“学文秀争优秀”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

  有人从山里走出去,又从城里回来;有人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有人30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2019年6月17日,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因公殉职。她牺牲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中共中央授予她“七一勋章”。

  斯人已逝,馨香永存。一个文秀走了,千万个“文秀”仍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

  稳住“交接棒” 凝聚前行力量

  三年里,百坭村从交通非常不便、产业难以发展的小村落发展成文明秀美、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三年里,文秀的“接棒者”,思考着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开创新局。

  首任“接棒者”杨杰兴,接续黄文秀走完扶贫“长征路”,全力推动百坭村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第二任“接棒者”、市委宣传部干部黄旭现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继续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黄旭说:“现在村里砂糖橘、油茶等产业更加兴旺,我们要努力在新长征路上作出更大贡献。”与黄文秀生前的人生轨迹十分相似的田阳姑娘黄思薇,从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考取选调生到市委宣传部工作,后被选派到百坭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兼村主任助理,用青春力量加速推进百坭村的乡村振兴,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在一任又一任“接棒者”的努力下,黄文秀生前奋战过的地方,铺好了产业路,建成了幼儿园……文秀当年的心愿都变成了现实。

  牢记初心和使命 扎根基层践初心

  前行,是最好的缅怀!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持续激励着全市上下的驻村干部,促使他们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做力所能及的事。

  去年以来,我市着眼乡村振兴新任务新要求,新选派了3033名驻村干部到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易地搬迁安置社区、边境抵边村、软弱涣散(后进)村等开展工作。

  新的队伍已经出列,如何建强村党组织,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全村党员群众大力发展产业、搞好集体经济?如何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眼前的考验,成为新一批驻村干部乡村振兴“初考”的必答题。

  助春耕,“泥腿子书记”下地翻耕。今年3月初,田阳区巴别乡大录村驻村第一书记詹武勇,自告奋勇向农户指导使用犁地机,他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进行翻耕作业,点缀着生机盎然的“春耕图”。“学习耕地可以提高我们为民办实事的本领,拉近我们与村民的距离,让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彻底融入农村,扎根农村。”詹武勇说。

  搞产业,“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黄瓜、苦瓜、韭菜花、空心菜等大量上市,目前供应了4市县10个知名超市,承接多次单位团购业务,感谢大家的大力支持帮助。”6月10日,市人大驻德保县那甲镇餐甲村第一书记罗志东在朋友圈里发布“菜况”。

  2021年以来,那甲镇餐甲村在挂点帮扶单位百色市人大机关和县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党建引领,整合政企财力,盘活闲置耕地,建设村级特色果蔬种植及观光采摘基地,雇请当地村民进行日常管护,已有46名脱贫户在基地(实现)务工增收。

  拓宽大山深处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党旗红遍大山间,让绿色果蔬充实群众钱袋子,罗志东坚定地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用“汗水指数”换“幸福指数”

  办实事,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燃烧青春。6月以来,那坡县城厢镇念甲村的田间地头,一场花椒种植行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员周鹏飞争取后援单位百色市广播电视台出资购买种子,免费发放给有意向发展的51户群众。

  从宣传发动到整地挖土、科学种植……到处都少不了周鹏飞和群众围绕花椒产业开展农事活动的场景。“我们村刚种下了大约1万株花椒苗,来年花椒就能从田间走向市场、从枝头走向餐桌,给群众带来增收。”周鹏飞说。

  “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我们计划把念甲村打造成为那坡县一个重要的油料生产加工基地。”周鹏飞补充道。朋友圈里,周鹏飞更新的动态次数并不多,驻村1年多的工作照中,皮肤黝黑的周鹏飞从外表看像是村里寻常又精干的壮小伙,他打趣地说,在变黑的过程中,已经和念甲村“融为一体”。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像詹武勇、罗志东、周鹏飞这样的有志青年,只是全市众多驻村干部尽己所能,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榜样,真心为民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这是一群身兼数职的“多面手”,他们身上的特质,也同样在其他驻村干部身上闪烁。

  2021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8400.93万元,同比增长9.6%;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40.62%的村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175个村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28个村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一串串喜人的发展数据,一个个充满泥土味的故事,正是全市广大驻村干部,以实际行动缅怀“时代楷模”黄文秀,用汗水写下乡村振兴新的奋斗篇章。口符庆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