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要闻  >>  八载艰辛筑起“美丽家园”

八载艰辛筑起“美丽家园”

www.gxbsrd.gov.cn  2013-09-22 09:23  阅读:668866次  作者:岑辉铭  编辑:罗名斯  来源:右江日报 

八载艰辛筑起“美丽家园”
——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综述之一

  编者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百色市于2006年作出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决定以来,全市上下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以治理“脏乱差”为切入点,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卫生管理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在创卫工作的推动下,百色城成为一座卫生、整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管理科学有效,市区面貌日新月异。百色人用创卫的彩笔描绘出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画卷。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系列综述,以飨读者。

  自2006年我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以来,在全国爱卫办、自治区爱卫办的指导和帮助下,市委、市政府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综合整治,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创卫工作全方位整体推进,整体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经济发展、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的良好局面。

  环境卫生更整洁,市民居住出行更舒心。近年来,我市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市区道路实现全天候24小时保洁,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达43%。市区生活垃圾收集率达100%、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7.36%。背街小巷全部实现硬化,出行更加方便。市属16座公园、30座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建筑工地车辆带泥上路、工地扬尘现象得到有效整治,先后荣获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第八届南珠杯竞赛特等奖、全区城乡清洁工程建筑工地管理第一名。市民对环境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5.3%。

  食品安全有保障,市民吃得更放心。近年来,我市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食物中毒措施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认定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27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严格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各类食品质量专项检查合格率达96%以上。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快速检测合格率达99.2%。餐饮业实施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率达96.7%。食品监督抽样合格率达96.8%。近3年来,全市无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医疗卫生服务更优化,市民看病就医更宽心。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整合医疗资源和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卫生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网络。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810个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卫生综合改革,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实施,各医疗机构不断优化服务。市区内实现10~20分钟的医疗卫生服务圈全覆盖。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惠民医疗卫生政策100%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城乡低保老人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68%。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得到继续加强;建立完善了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规范。近3年来,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卫生意识更增强,市民健康生活更开心。我市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宣传措施,营造了“人人讲卫生、时时讲卫生、处处讲卫生”的良好社会氛围。2012年荣获“全国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市”荣誉称号。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从2006年的67%提高到2012年的92.2%,健康行为形成率从2006年的63%提高到2012年的93%,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从2006年的50%提高到2012年的87%,健康行为形成率和基本技能掌握率从2006年的52%提高到2012年的88%。行业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从2006年的61%提高到2012的90.8%,行为形成率从2006年的60%提高到2012年的91%。

  交通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近3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中心城区建设“一年新变化、两年中变化、三年大变化”的目标,围绕“123”工程,始终将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改造相结合起来整体推进。通过大力推进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拓展出城路口、完善市内基础设施,丰富红城文化内涵。如今,市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东合大桥、竹洲大桥、百林大桥等7座桥梁飞架百色两江一河,连通老城区和新城区,畅通了城市“主动脉”。新完成40条背街小巷的路面硬化,改造了一批排污管理网,疏通了城市“毛细血管”。市体育中心、文化科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建成投入使用,12个社区教育机构、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齐全。

  市政环卫设施更完善。市区建设有日处理垃圾240吨的无害化垃圾填埋场1个、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厂1个。建成日处理粪便20吨的市粪便污泥处置中心1个。共有9座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转运能力达160吨。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场2个,能满足市区建筑垃圾消纳需求。引进建筑垃圾密闭运输公司2家,实行建筑垃圾密闭运输。新增12座环保公厕,改造了一批公厕,均不低于二类标准。建成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1个,实现全市医疗垃圾集中处置。

  城市生态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更和谐。我市坚持把环境优先、保护与开发相协调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导向,把打造“现代森林山水生态城市”作为城建的目标。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目标基本完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荣获“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绿满百色”造林绿化、石漠化综合整治试点等生态工程深入实施,全市完成营造林57万亩,连续2年排全区第1位,森林覆盖率达66.7%。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大。随着“城乡清洁工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十二五’期间各县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等工程和开展“美丽百色·清洁乡村”活动向乡村深入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一是天更蓝。2009~2012年全年优良天数(即市区全年空气API指数<100的天数)均达到359天以上。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年天气优良率分别为99.5%、97.0%、99.2%、100%,2013年上半年为100%。目前,市区烟尘控制区已达50平方公里,大于市区49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覆盖率为100%。烟尘控制区内的各种锅炉、窑炉、茶炉和大灶排放的烟气黑度、烟尘浓度95%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市区酸雨频率由2006年的41.3%下降到6.9%。二是树更绿。我市全面推进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城市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大指标上寻求突破口,加快推进城市绿化。建设资金财政投入共9051.69万元,园林绿化养护资金财政投入共1232.41万元。我市先后新建或改造16座规模适宜的公园绿地,实施了“一路一景”工程,建成以扁桃树为主的新兴路、以芒果树为主的中山路、以垂榕为主的江滨路等特色景观道路,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06%;城市绿量增长迅速,新建绿地面积52.3公顷。目前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达到1237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9.03%;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1091.37公顷,绿地率达到36.09%,呈现了“城在山水园林中,山水园林在城中”的城市面貌。2011年获“国家园林城市”。三是水更清。近年来,我市狠抓澄碧河水库、右江水利枢纽库区以及右江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做好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划,划定了集中水源地核心区和一级保护区,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水质检验、监测制度。全市各个地表水国控、省控、跨国界、各县区行政交界断面水质均维持在三类水标准,功能区水域水质达标率为100%。东笋、澄碧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在国家二类水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6万吨,近3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为 86.26%、87.36%、82.53%。近3年内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岑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