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  关于全市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www.gxbsrd.gov.cn  2014-11-26 17:12  阅读:638129次  作者:  编辑:马 琳   来源:广西百色人大网 

百色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4年11月20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安排,9月23—2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对我市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在杨明刚副主任带领下,先后深入到凌云县伶站瑶族乡,西林县普合苗族乡、那佐苗族乡、西平乡,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德峨乡等乡村中小学调查了解,通过走访、座谈、听取情况汇报,广泛倾听群众、教师、学生意见,全面了解我市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教育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学教育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有小学1291所(含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学校2所),在校生338311人,其中少数民族小学生285282人,占小学在校生的84.33%。有初中学校173所(含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学校3所),在校生138144人,其中少数民族初中学生115119人,占初中在校生的83.33%。有普通高中23所(含民族高中2所),在校生5743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6904人,占高中在校生的81.67%。

    据统计,全市义务教育寄宿学校共有991所,占小学、初中学校的67.69%。其中,小学寄宿制学校822所,占小学学校的63.67%,初中寄宿学校169所,占初中学校的97.68%。全市义务教育寄宿生共255292人,占小学、初中在校生的53.58%,其中,小学寄宿生146939人,占小学在校生的43.43%,初中寄宿生108356人,占初中在校生的78.43%。全市义务教育寄宿学校管理人员3200人(兼职2584人),其中,小学寄宿学校管理人员2270人(兼职2018人),初中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930人(兼职566人)。

    二、我市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教育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以及民族教育的有关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寄宿学校教育和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市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一)加强寄宿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几年来,我市结合实施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食堂建设项目、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项目、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学校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等教育项目工程,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学校建设。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食堂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310479平方米,总投资52579万元。实施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配置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总投资11700万元。在加大投入建设项目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学校重点规划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和加大投入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改变了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局面,优化教育资源,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落实经费保障机制,惠助民族地区寄宿生。目前,我市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享受的各项政策有:一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即从2008年小学350元/年、初中550元/年到2012年的小学550元/年、初中750元/年,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二是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提高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同时,我市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年补助标准,即由2008年的小学500元/年、初中750元/年到2011年秋季学期起的小学1000元/年、初中1250元/年的补助标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使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三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我市田阳、德保、靖西、那坡、凌云、乐业、田林、隆林和西林等9个县列入国家试点县(2011年秋季学期起实施),田东县列为自治区试点县(2012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小学生、初中生补助标准为600元/年,即补助每名学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200天计算改善学生的膳食营养,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成长。为确保民族地区寄宿生享受到民族政策扶持和补助,我市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要求和标准足额发放和监管国家、自治区、市规定少数民族地区寄宿生享受的各项政策和补助。

   (三)强化寄宿生教育管理,保障学生安全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落实校长为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开展安全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部分学校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安全监控;在学校的公路旁设置安全警示、减速带等,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大多数学校实行封闭管理制度,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学校行政和班主任轮流带班,加强学生宿舍管理,确保了学生在校安全。二是加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安全管理。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共有119425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5.1%,其中小学87066人,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25.7%,初中32359人,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23.4%。三是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调整到更加重要岗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特别是近年招聘的特岗教师,全部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我市各类寄宿制民族班的教育管理。一是实施自治区寄宿制民族班的资助制度。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寄宿制民族班管理工作的意见》(桂族字〔2001〕75号),按时按照自治区寄宿制民族班学生生活补助费标准(即小学50元/人/月,初中60元/人/月)发放寄宿制民族班学生生活补助费。目前,我市自治区寄宿制民族班的有市直和5个县共11所学校,共2600人,其中高中800人,初中600人,小学1200人。其中:百色高中400人、那坡中学高中学生200人及初中生150人、那坡县下华乡中心小学150人、那坡县百省乡中心小学150人、隆林高中200人、隆林初中150人、隆林德峨乡中心小学300人、西林县八达镇二小300人、凌云县民族中学300人、田林县民族小学300人。二是自2001年至今,百色高中举办郑柱成助学班、宏志班、冯志强民族班等,对少数民族学生免学杂费和发放补助生活费等,为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

    三、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学校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尽管大部分学校维修和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但由于资金有限,目前我市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学校校舍及相关配套设施仍然有较大差距。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寄宿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不够,教室不足,班级过大,住宿拥挤,厨房餐厅狭小,餐桌不足、缺宿舍少床铺、有厕所少蹲位,大部分学校没有洗漱间,无浴室,没有热水洗浴等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学生宿舍不足,部分学校只能在学生寝室加床,一个寝室原来8架床,不得不增加到10架,甚至12架,寝室空间狭小,学生入住困难;有的学校原来一铺床一个人睡,现在不得不三、四个学生挤在一起,调研组走访的乡村中小学都普遍是两个学生合铺住宿,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中心小学寄宿生957人,两个学生合铺约占一半,三、四个学生合铺的约占一半。另外,由于设施不配套,大多数寄宿制学校仍然使用木柴作为燃料煮饭炒菜,不利于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一所学校少的几百人,多的上千人,一天的用柴量是相当大的,长期使用木柴作燃料,会让我市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已成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后勤管理人员短缺。自2001年基础教育实行控编定编以来,寄宿学校的生活教师编制不在定编之列,大多数寄宿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生活教师或保育人员。生活教师的工作只能由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兼任,学校的炊事员有一部分还是由学校雇请的临时工,卫生员、工勤人员更无从谈起,在寄宿制学校里,生活教师不仅要照料学生的生活起居,还像父母一样关心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在学生们的生活中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目前,寄宿学校普遍还没有配备专职的生活老师,都是让科任教师轮流兼管,科任教师除了正常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住校学生生活和安全保障工作,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严重影响到了科任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校医,一定程度影响对寄宿学生的卫生教育、卫生管理和保健工作,这种状况不利于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安全管理压力大。在校寄宿期间,学校全权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一是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知识极其缺乏,容易受到伤害,发热感冒不及时向老师反映,导致病情加重。二是学生在家校往返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民族地区,群众居住分散,上山下山,交通不便,学校与家里之间的距离较远,少则几公里,多则十几公里,许多村屯还不通公路,通路的路况也不好,当地车辆多属“三无”车辆,安全隐患较大。

   (四)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寄宿学校硬件资源,特别是教学仪器、信息技术教育、音乐、美术、体育、藏书、阅览器材设施等也比较缺乏,学校无法满足学生在寄宿期间的各类有效的课外活动,不少课程因教育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正常培养和锻炼,更不用提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四、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指导,积极推进,保证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同步提高。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既要立足当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要,又要着眼未来教育发展需要,要在寄宿学校的深化发展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努力改变寄宿制学校发展不平衡,校际差别大的状况。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调研中了解到小学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如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中心小学在校生1053人设14个教学班,班均75.2人,有2个班超过80人;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保上小学在校生393人设6个教学班,班均65.5人,造成大班额现象原因主要是基础建设不足。较好的办学条件是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物质基础,抓住国家、自治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寄宿学校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等机遇,积极争取向中央和自治区财政项目,加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分批次,加大对民族地区寄宿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寄宿学校规模逐步扩建、新建、改建学校学生的食堂、宿舍、浴室、厕所、饮水工程,加快规划筹建学生公寓楼、餐饮中心、取暖降温以及热水供应等设施的步伐,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上学的学生都能在学校里面有好房子住、有开水喝、有干净卫生可口实惠的饭吃,有热水洗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校舍,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学生“学有一桌,睡有一床”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还要逐步配套图书、电脑、音乐、体育器材,努力使寄宿学校的基础设施种类齐备,质量合格,数量足够,让学生不仅吃得满意,住得舒适,而且玩得开心,学得踏实。为他们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另外,建议尽快进行学校食堂设施改造,尽快推行以电(煤气)代柴,减少木柴砍伐,保护生态环境。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配备专职后勤人员。调研中了解到,大部分学校存在教师不足问题,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学校建设的实际,科学制定教师编制配备标准,核定学校教师和后勤人员编制,根据我市的实际,加大公招教师力度,不断充实民族地区寄宿学校教师队伍,配备专职生活教师、医护人员、保安人员,为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后勤服务,减轻科任教师工作负担。根据寄宿教育实际,统筹规划,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培训和岗位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生活教师的培训,他们担负着管理和保育的职责,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学校管理。全面加强寄宿学校的住宿管理、安全管理、饮食管理、卫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寄宿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别是要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增强安全、卫生意识,加大校园安全、卫生隐患检查力度,把监管任务落实到人。调研中,了解到有的学校存在的卫生间水龙头和水阀损坏没有及时更换,卫生间排污管道堵塞,没有及时梳通,教室和学生宿舍玻璃窗破损没有及时维修等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寄宿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部分是留守学生,寄宿期间,除了白天上课外,课余时间基本都在学校里,寄宿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和集体生活,有助于寄宿学生,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缺失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集体生活更容易使孩子们觉得充实,同时可以降低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科学、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认真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确保寄宿生往返家校道路交通安全。

   (五)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工作。进一步提高寄宿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学校水电、食堂、宿舍的日常运转需要,为师生提供后勤保障。进一步做好资助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继续办好自治区寄宿制民族班,鼓励和扩大在高中阶段学校举办民族班,扩大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帮扶的受益面和数量。完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任教,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