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装卸5大卡车进口坚果,价值300万人民币……”在靖西市龙邦镇那西边贸互市点,百色市人大代表、靖西市龙邦镇界邦村党支部书记彭其阳和20余名村民一起给过境货车装卸货物,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近年来,彭其阳和村“两委”成员立足“边”的优势,带领界邦村的边民们,用汗水和泪水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关键时刻“勇担当”,带头迁坟为口岸建设“让路子”
图为彭其阳(左一)在协助开展征地丈量工作
2021年5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龙邦公路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那西通道,作为旅检、客货运共用通道的原龙邦口岸已远远不能满足龙邦口岸升格扩大开放的实际使用需求。为此,靖西市按照“一口岸两通道”设计要求,对那西货运通道进行升级改造,加快中越双方经贸合作通道畅通。项目建设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设计货物通关能力500万吨/年,总投资约25亿元。当时,项目征地对象主要是界邦村村民,受传统思想影响,群众不愿意搬迁祖坟,项目征地一度陷入僵局,压力非常大。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彭其阳力排众议,与村“两委”一起,白天参加征地丈量,晚上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他带头迁出祖坟,让群众吃了定心丸,征地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可以说,该项目的建设得到顺利完工,彭其阳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当好群众“贴心人”,让边民在家门口吃上“边贸饭”
图为彭其阳(前右一)与装卸代表小组一起装卸过境货物
彭其阳探索推行“代表小组+合作社+边民+集体经济”模式,用好用活边民每人每天8000元免税互市贸易额度,引导界邦村、护龙村等附近村屯成立边贸合作社,依托龙邦镇新成立的“强镇”平台公司,推动集体经济农副产品实现产购销一体化。在镇人大支持下,成立特色代表小组,组织边民参加货物运输、装卸等边贸互市经营活动,让边民享受边贸互市利润分配的同时,合作社也能获得利润分成。截至目前,龙邦镇边贸合作社共吸收社员6312人,在界邦村、护龙村等抵边村(屯)每户至少有1人入社,实现了家家参与合作社、年年有分红的共富局面。
发出履职“好声音”,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强起来”
图为彭其阳(右一)和边贸代表小组成员一起帮助边民登记注册参与互市信息
彭其阳经过多次走访调研,积极提出代表建议,向上呼吁解决边贸实际问题,他所提出的“搭建‘互贸通’线上交易平台,实行整进整出走二级市场和落地加工模式”的建议,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采用。在“互贸通”平台安装推广期间,彭其阳拿着政策宣传资料走屯串户为边民群众耐心讲解,并帮助安装注册,指导“互贸通”操作方法。“互贸通”线上交易平台将边民在一级市场互市交易的采购订单、支付货款、通关申报等,以及在二级市场与落地加工企业、国内采购客商的销售合同、收款、发票开具等流程系统化,实现互市贸易的商品流、货物流、资金流、发票流全业务环节串联并闭环,确保“真边民、真交易、真结算、真完税”。“互贸通”上线使用后,互市交易结算和申报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的积极性。目前,彭其阳带领800余名边民参与互市,日均贸易额达600多万元。2023年界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1.25万元。
做好人民“好代表”,让边境群众生活“富起来”
彭其阳通过多次探索调研找准制约边民增收致富的症结,带领边民群众“靠边吃边”打好“边贸牌”,助力做活“口岸”经济增加边民收入。因代表联络站场地有限,他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将人大代表值班工作岗搬到边贸互市服务服务中心,以利于“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在互市贸易过程中出现问题,获得群众的点赞。他还组建人大代表互市服务队,将服务队分成边贸互助组、货物运输组、装卸搬运组、落地加工组等4个代表小组,为边民互市提供“移动窗口式”“一站代理式”服务。目前,已累计义务为边民代办报关业务、社会保险、法律援助等各类事项1062件,办结率达98.6%,助推3000余名边民积极参与互市贸易,开展货品装卸和进出口商品落地加工等工作,人均每月增收2000元以上。2023年,界邦村在争创五旗行动中获得了“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两面旗帜,为乡村振兴和口岸开发开放贡献了人大力量。口黄日涛 马金顶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