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百色市第五届人大代表、靖西市蚕业技术指导站站长的赵潇,以技术为笔、实干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她深知,人大代表的身份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她时刻牢记为人民代言、护人民利益、达人民意愿,将履行代表职责作为重中之重,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默默耕耘,用行动诠释担当,努力用“一根银丝”编织起乡村的“致富梦”。
赵潇代表(中)深入蚕农家中开展技术指导
深耕技术服务,筑牢产业根基
作为人大代表,赵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服务与技术指导有机结合,切实为民谋福祉。她积极组织技术团队深入基层,以召开桑蚕生产技术培训会和服务春耕为契机,不仅大力宣传当前蚕桑生产的有利机遇和相关优惠政策,还用“算细账、对比账”的方式激发蚕农内生动力,有效扭转群众“等靠要”思想。2024年,她不辞辛劳走村串户,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举办桑蚕技术培训班26期,亲自授课26场次,培训蚕农1696人次,发放种桑养蚕技术资料2359份,内容涵盖病虫害防控、无害化处理与高产栽培等关键技术,极大提升了蚕农科技素养,成功实现知识转化为增收实效,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为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升级贡献了人大代表的力量,彰显了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责任担当与积极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赵潇代表给群众开展集中技术培训
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综合效益
在做好技术服务筑牢产业根基后,赵潇又将目光投向技术攻关领域,力求进一步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她深入村屯,大力宣传桂蚕、桂桑系列优良品种,在化峒镇、地州镇、禄峒镇、南坡乡等地建立桑蚕产业科技服务示范基地,精准施策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产叶量高的桂桑6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等优良高效桑品种,让靖西优良桑品种推广率达到100%。为探索、示范和推广全龄饲料工厂化养蚕模式,赵潇指导鼓励安德镇三灵村、禄峒镇四院村等地的小蚕共育户,以及广西靖西鑫晟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饲料养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验,引进适合人工饲料育的家蚕品种“桂蚕5号”,积极开展小蚕共育,促进产业发展。此外,她还在乡镇建立防控示范点和预警点,指导蚕沙发酵还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积极探索“桑+粮”间套种模式,2024年在安德、禄峒、地州等乡镇示范推广“桑+玉米”“桑+大豆”等多种经济作物间套种模式,提高土地收入,以全方位的技术攻坚和创新实践,为靖西蚕桑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以及农民的增收致富贡献了卓越力量,充分展现了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与实干精神。
赵潇代表(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
倾情献智建言,织就富农锦缎
赵潇积极履行职责,通过收集意见建议为桑蚕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她广泛听取群众呼声,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先后向靖西市委、靖西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快桑蚕产业发展的建议”以及“关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利用回收蚕沙制造有机肥的建议”等极具价值的意见建议,这些建议精准切中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点,得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赵潇深知精准施策源于精准调研。她经常深入辖区各乡镇各村屯,摸透产业现状,谋划群众致富新思路,为产业发展精准导航。在日常工作中,扎根一线,应对突发状况,及时挽回蚕农损失,赢得广泛赞誉。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一根银丝”串联起从桑园到市场、从技术到效益、从个体农户到整个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如同精心织就的“富农锦缎”,绘就了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乡村振兴画卷。
2024年,靖西市桑园总面积达13.18万亩,参与种桑养蚕的农户多达1.1万户,产业触角全面延伸至靖西19个乡镇。据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底,靖西市养蚕规模达到29.6万张,鲜茧产量将高达14800吨,产值突破9亿元大关,蚕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一根银丝”串起乡村富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