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晓战:创新求变引领产业发展 振兴富民尽显代表担当
“能当选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感到非常的光荣和自豪,但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百色市第五届人大代表莫晓战,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田阳区家喻户晓的致富带头人。他做事果敢、敢想敢干,不仅自己勇于创新创业,还积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特别在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颇有成效,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立足乡土实际,走出“新路子”
莫晓战代表(左)在给群众进行养蜂技术培训
“小时候村里没什么产业,最多就是种点玉米养家糊口,产业规模上不去,经济效益也差”,莫晓战回忆儿时农村产业发展时感慨,“如今,国家提出农业现代化,就不能再走过去‘刀耕火种’的那种模式了,农业发展也要走规模化、精细化的路子”。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他敏锐地抓住了精准扶贫农业扶持等政策,于2017年成立了田阳县自然醇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针对山区实际,创新开发短平快的养蜂小项目,招揽了经验丰富的养蜂技术员、自愿养蜂的农户、熟悉市场销售的电商人员等,组建了一个养蜂团队。同时,采取“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养殖模式,由合作社负责指导农户养蜂,并对蜂蜜进行回收和销售,实现产销一体化运作。2017年至今,莫晓战的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免费传授农户养蜂技术共计3000余人次,带动了28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了70多户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养蜂成了贫困农户的“甜蜜”事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百色市十佳示范合作社”“田阳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和示范基地”,同时自有品牌“醇加福”土蜂蜜荣获百色市旅游产品铜奖、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推荐品牌。
莫晓战代表的养蜂合作社获奖
壮大特色产业,拓出“宽路子”
按照中央的政策方针,脱贫攻坚后是乡村振兴,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莫晓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2021年的3月份又成立了一家农业发展公司,承包500多亩地建立中药材百部种植示范基地,着力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种植,并将稀有品种春蜜橙和紧缺药材百部一起套种,打造“一村一品”项目,带动群众获得增收。在水果中药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忙碌地采摘中药材,他们有的在驾驶机械翻泥挖土,有的在分拣打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陆大哥说,自从基地建成后,他和村里的劳动力每天都来到基地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既能陪伴家里老人小孩,又能获得收入,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也有了盼头。2022年至今,莫晓战先后承包了1000多亩闲置土地进行短平快的果蔬投产,包括贝贝南瓜、红薯等,每年带动了周边闲散劳动力就业近11000人次,总创收近100万元,实现了“一人富”到“一村富”的美好图景。
“专业公司运营+村集体入股投资+农户务工”的生产经营模式代替了过去农户自家分散生产的方式,提高了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程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联农带农效果。2024年,基地种植的500亩中药材产量有500吨左右,总产值约190万元;春蜜橙总产量约30到40万斤,总产值约200万元。通过承包经营,不仅盘活了农村撂荒闲置的土地,使土地流转每年获得租金和分红,不断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还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2021到2022年该基地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分红1.5万元;从2023年开始,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分红约3万元。
莫晓战代表为群众传授果树剪枝技术
积极履职为民,共谋“好路子”
自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莫晓战借助自身优势,在岗位上积极履职尽责。他不仅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还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听取和收集群众心声呼声,摸清民情民意,提出合理意见建议,为群众争取更多的资金修建村中产业道路、水利渠道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市人大组织的外出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人大代表,就应该,也必须懂得更多,看得更远,才有能力带领周边的群众一起搞产业,一起增收,群众也才会信任你,跟你干!”莫晓战谈到自己参加视察、调研活动的体会时说。
在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帮扶下,莫晓战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效果持续向好,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发挥人大代表的积极作用。“以前我只是一个老板,什么挣钱就做什么,但如今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更多时候想的是不光要自己挣钱,还要想着怎么带领群众一起赚钱。从增强周边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到带动群众扩大产业种植生产,推动群众和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我仍然需要继续努力。”莫晓战说道。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市人大代表,莫晓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专业知识,带着基层一线群众的期盼,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传递百姓心声。他将继续用好农村的独特资源,发展好特色产业,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当好群众致富带头人。口黄莉 李翠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