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德保县燕峒乡巴龙村,一片片绿油油的烟田映入眼帘,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给烟苗施肥、除草,一派繁忙景象。而在不远处的肉牛养殖基地,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燕峒乡巴龙村村民许大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以前我们都是靠天吃饭,种点玉米、水稻,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可不一样了,这几年我们跟着黄代表种烟叶、养牛,日子越过越红火!”许大哥口中的代表,就是德保县、燕峒乡两级人大代表,巴龙村村民委副主任黄振科。
黄振科代表正在给烟苗施肥
近年来,黄振科立足燕峒乡巴龙村实际,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以烟叶种植和肉牛养殖为主导的致富路。
“烟产业”铺就致富路
燕峒乡地处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种植烟叶。黄振科看准这一优势,与巴龙村村干部充分调研和分析后,决定发动村民发展烟叶种植。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黄振科率先垂范,带头种植了50亩烟叶,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种植烟叶的队伍中来。
为提高烟叶质量与产量,黄振科还多次邀请县里的烟草技术专家到村里进行技术指导,组织村民到兄弟县区及周边乡镇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带领村民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严密防控病虫害,确保烟叶品质。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巴龙村培养出9名专业的烟叶种植技术员,直接带动53户农户投身烟叶种植。目前,全村种植烟叶达800亩,为村民带来280万元的经济收入。
黄振科代表(中)为村民讲解烟叶捆绑技巧
“牛经济”再添腰包鼓
为破解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结构单一的困局,2021年,黄振科与巴龙村“两委”成员深入探寻多元化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经多方调研,决定发展本地黄牛养殖产业。他带领村干部“撸起袖子”建设养殖场,引进50头本地黄牛。他积极探索适合本地黄牛的养殖模式和饲料配方,确保其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不到两年,村集体黄牛养殖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致富不忘乡邻,黄振科主动与村民共享本地黄牛养殖经验与技术,慷慨提供资金支持与市场信息。在他的带动下,巴龙村的黄牛养殖户群体逐渐扩大,黄牛养殖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村黄牛存栏量300余头,年出栏量达80余头,肉牛养殖成为燕峒乡巴龙村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以前养牛都是散养,规模小、效益低。现在有了技术支持和统一的管理,还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效益比以前好多了!”养殖户李大姐高兴地说。
“内外美”绘就新农村
腰包要鼓,环境要美。2020年,黄振科积极带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织开展“五美户五强村”创建工作,引导村民以小组为单位,组建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突击队,全面开展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清理河道沟渠、乱搭乱建等整治工作,打造了人居环境舒适安逸、生态宜居的巴龙村。
黄振科代表(左二)入户宣传动员美丽乡村建设
要“外在美”,更要“内在美”。黄振科与村“两委”积极培育乡村“内在美”,组织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带头弘扬文明新风。当年黄振科的孙子百日,按照习俗原本是要摆酒热闹一番,但最终没摆。“我是红白理事会的成员,要带好头,希望大家向我看齐”,黄振科说,“当时有些村民不理解,我就跟大家说,请客不是什么坏事,但今天我请客,明天他请客,请来请去没完没了,搞成攀比、搞成负担了”。
而今,漫步在燕峒乡巴龙村屯,房子错落有致,道路平整宽敞,道路两侧太阳能路灯挺立,河水清澈潺潺流淌,文化场所内村民乐享“文化盛宴”,村头小广场小孩嬉戏、老人围坐畅谈,展现了一派祥和、舒适的文明新气象。
职责在肩,为民不止。2024年8月,在燕峒乡巴龙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的“服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助推‘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主题活动中,黄振科提出的《关于促进发展燕峒乡白皮紫薯产业的建议》获得了全体参会代表的表决通过,成为联络站年度重点建议,他又一次为人民幸福、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黄振科常说:“人大代表就是代表人民,就是要为群众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才对得起群众对我的信任。”□邱菲菲 赵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