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梦:让“民忧”变“民悦”
——我的乡村振兴实干路
乐业县逻西乡民西村,曾经产业薄弱,如今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标杆。如此变化,离不开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乐业县逻西乡民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仙梦的探索与实践。他扎根基层,用创新思路激活产业,用实干改善环境,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从“民忧”到“民悦”的乡村振兴实干路。2023年,民西村接连荣获“自治区卫生村”“百色市生活富裕红旗村”“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
破局:小丝瓜成“黄金藤”
何仙梦代表(左)到平月屯丝瓜基地查看育苗和管护情况
面对村民发展产业“缺信心、少路径”的困境,何仙梦并没有退缩,他深入调研市场,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将目光锁定在丝瓜种植上。为了村民打消顾虑,他率先探索“人大代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整合那令屯20户村民分散的23.54亩耕地,建起了标准化丝瓜种植示范基地。
“技术是难题,销路是关键”,何仙梦介绍道。他积极邀请农技专家驻村指导种植技术,同时多方奔走,成功与龙头企业对接,签订保价收购协议,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这一举措直接带动了25人就业,惠及全村457户1958人。如今,这片丝瓜地亩均增收超过6000元,不起眼的“小丝瓜”真正成了村民致富的“黄金藤”。
筑基:土地流转聚人心,
环境改善焕新颜
何仙梦代表带领村干到二级路沿线开展绿美乡村行动
土地碎片化、效益低是另一个瓶颈。何仙梦创新工作方法,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榕树下议事会”“夜访农户”等10余场活动中,耐心为村民“算好三笔账”:土地流转收益账、务工增收账和集体分红账。
真诚的沟通打消了疑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成功将闲置土地集约化经营。2024年,全村土地流转率达到32%,户均年增收2000元。土地盘活了,人心也更齐了。
村民的期盼就是工作的方向。何仙梦紧盯基础设施短板,多方筹措资金超过109万元,监督推进村屯道路硬化亮化工程。目前,全村道路硬化率已达100%,5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乡村夜晚,卫生厕所改造覆盖率更是超过100%。他还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绿美乡村”行动,种植景观树木100余株。昔日的“脏乱差”村庄,蜕变为如今的“绿净美”宜居家园,民西村成为乐业县“千村示范”工程的样板。
致远:网格连心促治理,
实干描绘新蓝图
何仙梦代表(右)走访农户
作为村支书、同时肩负人大代表重任,何仙梦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同时,依托人大代表身份以及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党建+治理”模式,将7个自然屯划分为7个网格,组织人大代表定期走访、收集民意,已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件。
为培育文明乡风,何仙梦引导民西村推行“积分制”管理,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纳入考核,评选出5户“文明家庭”,带动了良好风尚的形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乡村振兴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在近期的人大代表述职会上,何仙梦坚定地表示。面向未来,他计划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搭建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路。同时,探索“乡贤返乡创业”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回流。“我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何仙梦说:“目标只有一个——让民西村的产业更强、村庄更美、百姓更富!”
从产业破局到环境改善,再到治理提升,何仙梦以人大代表的担当,在民西村的土地上蹚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振兴新路。口韦明甫 周学进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