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兰:社区里的“暖心灯塔”,
履职路上的实干先锋
河东社区的街巷楼宇间,总有一个身影步履匆匆,格外引人注目,那是自治区人大代表,田阳区田州镇河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翠兰。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周翠兰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推进社区治理,为民服务办实事。凭借一腔热忱与不懈努力,周翠兰在社区这片“小天地”里,书写出人大代表的“大担当”。
扎根社区,肩扛重担,回应民生诉求
河东社区,作为田阳区规模首屈一指的城市社区,难题堆积如山。初入“战场”的周翠兰,面对的是基础设施残破、物业管理“真空”、人口结构复杂以及弱势群体占比偏高的艰难局面。然而,身为人大代表的她深谙“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并未有丝毫退缩,决然立下“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的誓言,扛起社区治理与发展的千钧重担。
周翠兰代表(左二)向群众收集社区存在问题
为精准把握民情民意,周翠兰开启了“暴走”模式,穿梭于大街小巷、楼栋之间,逐户走访调查,并将收集的海量信息耐心梳理成一本聚焦社区实际情况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情台账。这份细致入微的台账,是她履职路上的“作战地图”,是与各方协同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引,也是她在人代会上为社区“发声”的有力依据。
善用身份,实干笃行,改善社区环境
周翠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与资源整合作用,努力将一件件关乎居民生活品质的实事从蓝图变为现实。在绢纺厂和砖厂小区,昏暗无光、设施匮乏曾是居民的“心病”。周翠兰多方奔走联络,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与企业争取支持,让太阳能路灯在小区亮起,驱散黑夜阴霾;推进健身器材整齐就位,激活社区健康生活。
搬迁社区福晟家园也曾深陷供水管网“危机”,漏水、水压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周翠兰凭借人大代表身份带来的影响力与公信力,牵头组织施工团队,监督工程进度与质量,顺利铺设5公里供水管网,增设消防栓与阀门井,更新入户水管与水表,让清澈水流稳稳淌入家家户户,居民用水无“后顾之忧”。
聚焦“一老一小”,传递温情,践行履职初心
关心“一老一小”,是周翠兰履职路上始终坚守的重点方向,也是她作为人大代表传递人文温度的生动体现。
在助力老年人安享晚年方面,她积极协调文明实践志愿者,定期上门为老人理发、陪老人闲话家常,拉近与老人的距离。每至重阳节,她更是牵头组织爱心企业开展敬老活动,通过文艺演出、健康讲座、礼品馈赠等环节,让社区老人们沉浸在浓厚的关爱氛围中,切实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在人大代表座谈会上,她多次呼吁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与生活照料难题,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对于社区里的搬迁儿童,周翠兰深知他们在融入城市生活等方面面临挑战,便精心策划并推动“趣阅读 悦社区”阅读推广系列活动,联合爱阅公益基金会、妇联等多方力量,搭建起孩子们成长与交流的平台。在温馨的阅读空间里,孩子们通过阅读、游戏,打开心扉,结交朋友,逐步适应城市节奏。她还将孩子们的教育资源需求、心理适应问题等整理成建议,提交至相关部门,力求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创新治理,引领变革,打造社区新貌
周翠兰代表(中)宣传创文巩卫
着眼社区长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周翠兰以人大代表的创新思维与前瞻眼光,探索“党建+文明实践”新模式。她积极促成社区与辖区单位、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党建联建、活动联办、问题联解、志愿服务联动”的多元共治格局,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河东社区碧桂园小区曾经管理混乱、矛盾频发,公共收益账目模糊不清。周翠兰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成立业主委员会,深入业主中间,动员推选楼栋代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消除分歧与疑虑。最终,首届业主委员会顺利诞生,成功收回754户22.1万元公共收益并公平分红到户,实现小区从“混乱无序”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华丽转身。这一成功实践,不仅为河东社区其他小区提供了借鉴模板,也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引发广泛关注与学习热潮。
周翠兰,这位扎根河东社区的人大代表,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一心为民的情怀、勇于创新的担当,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如社区里的“暖心灯塔”,照亮居民生活之路,引领社区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口杨佳 李翠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