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百名人大代表履职风采】李世路:笔记一页页写满民心 卷尺一寸寸量出民情
www.gxbsrd.gov.cn   2025-09-18 08:24:52   阅读:0次   作者:赵梓淇   编辑:何丽春   来源:广西人大

  李世路:笔记一页页写满民心

卷尺一寸寸量出民情


  在百色市德保县足荣镇那亮村,总有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时而坐在群众家中的小板凳上,倾听群众诉求;时而蹲在田埂上,为群众讲解种植技术;时而和村民围坐成圈,宣传国家最新政策。他就是李世路,一名走过了十年履职路,把“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履职初心刻进骨子里的人大代表,一位扎根乡村15载的村党支部书记。


  从镇人大代表到县人大代表,十年间,他用3本泛黄的笔记本、一把褪色的卷尺践行坚守与担当,架起连通政策与民意的“便民桥”。

  

  初心如磐,把“大道理”讲成“家常话”


  “人大代表加村党支部书记,这双重身份是双重责任,既要带着村子往前奔,更要把党的政策传到群众心坎上。”面对笔者,李世路的话质朴而坚定。


  每到傍晚,村口那棵榕树下总会聚集不少村民,这是李世路的“政策宣讲角”。他从不说“大道理”,而是把政策讲解融入家长里短:讲医保报销,就举“张大爷住院少花多少钱” 的例子;说产业补贴,就聊“李大哥种甘蔗多赚多少利”的实情。听到老人们念叨“水管漏水没人修”“后山道路塌了难走”,他就掏出笔记本细细记下。就连“黄大娘家的母猪今早下了崽”这样的日常,他都笑着记一笔。

  

微信图片_2025-09-18_081817_610.jpg

  李世路(右一)入户走访了解群众诉求


  他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召开“村民议事会”,让大家把对村集体发展的想法、生活里的困难都说出来。他抽屉里那3本泛黄的笔记本,早已被翻得卷了边,里面记满了最鲜活的“泥土气息”:有村民对“德保至荣华二级公路建设”的期待,有对“完善水利灌溉设施”的迫切,有返乡青年“想发展特色产业却缺乏技术”的焦虑,还有留守儿童“想给爸妈打视频”的纯真愿望……在李世路心里,这些字里行间的诉求,都是他心里的大事,他都要努力想办法推动解决。

  

  务实笃行,把“烦心事”办成“顺心事”


  在村民眼中,李世路是个“能扛事、会办事”的代表。那雷屯、那亮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因年久失修,渠道堵了、堤坝裂了,700多亩的稻田“喊渴”,200余户千余人的生计成了难题。李世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村 “两委” 干部沿着渠道一步一步查:哪里淤堵了,用手扒开看;哪里开裂了,蹲下来量。他随身揣着一把旧卷尺,堵了多长、裂了多宽,都量得清清楚楚,在本子上画好标记;村民有啥想法、有啥顾虑,他挨家挨户听,把意见一条条记下来。


  去年汛期,台风“摩羯”过境,义备村到那亮村的二级路多处路肩塌陷、路基塌方,碎石和杂草堵了路,影响村民的交通出行安全。李世路放心不下,和义备村党支部书记韦传弟一起,冒着小雨多次勘查,哪里要平整、哪里要清理,两人蹲在路边详细记录着。


  根据调研实际情况,结合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他在2024年人大代表联络站年度主题活动上提出《关于修缮那亮村那雷屯、那亮屯2个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议》《关于平整、清理足荣镇那亮村至荣华乡主干道路面、塌方及杂草的建议》,建议被镇人大列为年度重点建议。如今,修缮好的那亮村那雷屯、那亮屯灌溉渠里水流顺畅,清澈的水顺着渠道流进稻田,滋润着绿油油的禾苗。因台风造成的路面坍塌也恢复平整,村民们再也不必为灌溉庄稼、日常出行发愁了。

  

  枝叶关情,把“小事”暖到群众心坎


  “群众的需求再小,也要当成大事来办。”这是李世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心里,村委不仅是“办公的地方”,还是群众的“便民服务站”和“解忧杂货铺”,是专解群众急难愁盼的。他每天热情接待来访群众,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养老认证、补贴申请等,他会组织人员上门帮忙;碰到不愿意交医疗保险的群众,他会专程到家中拜访,用“方言土语”算好“明白账”,提高群众对医疗保险缴费重要性的认识;听说有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他会联合驻村工作队上门走访,坐在孩子身边倾听心里话,跟家长聊办法,一次不行就去两次,直到孩子愿意重新回到学校。

  

微信图片_2025-09-18_081825_273.jpg

  李世路(右一)为群众讲解木薯种植技术


  近年来,李世路累计为村民办理各类实事200余件,帮助困难家庭50余户。这些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都是“修水管”“办认证”“劝学生”这样的平凡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像一股股暖流,流淌进了村民们的心里,汇聚成了他履职为民最厚重的底色。口赵梓淇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