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右江区阳圩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的征程上,有这样一位“领头雁”——他既是统筹全局的镇党委书记,也是心系民生的右江区人大代表。莫宇以“党建引领”为舵、“人大履职”为帆,将文明乡风建设与产业振兴、民生改善、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四维发力推动文明新风浸润乡野,让阳圩镇与下辖六丰村双双获得2025年“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用双职担当书写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答卷。
党建引领筑堡垒,文明阵地“遍地开花”
“文明乡风建设,组织保障是关键。”莫宇深谙此道,延续“党支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成熟模式,在全镇7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增设“文明乡风议事角”,由党员代表牵头召集群众,共商村规民约修订、移风易俗推进等民生要事,让文明建设从“党委部署”变为“群众自治”。2025年以来,全镇共修订完善村规民约8份,新增禁止秸秆焚烧、垃圾分类管理、邻里互助公约等条款13项,群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莫宇深化“党建+文明实践”机制,让文明实践所(站)成为“产业赋能+文明传播”的双重阵地。在集中种植澳洲坚果的孟沙村,文明实践站化身“技术培训课堂”,党员代表与农业技术专家共同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既传授产业技能,又倡导“勤劳致富、诚信经营”的文明理念;在六丰村酸笋加工基地,文明实践站组织“企业+农户”文明共建活动,推动企业与农户签订“环保生产、公平交易”协议,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农户遵守职业道德,形成“产业发展与文明建设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截至2025年10月,全镇文明实践所(站)累计开展产业文明宣讲30余场,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构建了“以产业兴文明,以文明促产业”的良性循环。
人大监督守初心,文明举措“落地有声”
作为人大代表,莫宇始终将文明乡风建设作为监督重点,通过建立“文明乡风建设监督台账”,以闭环监督确保工作不走过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他牵头组织人大代表走村串户,收集意见建议13条,牵头起草《阳圩镇移风易俗实施细则(草案)》,并提交镇人大审议通过。此后,通过“每月跟踪、季度视察”常态化监督,全镇19个行政村(社区)均成立红白理事会,彩礼金额较2023年下降40%,简办酒席家庭占比达88%,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
持续深化“人大代表文明积分”制度,莫宇将文明设施巡查、文化活动组织等纳入积分管理。针对代表履职中发现的农家书屋书籍陈旧、健身器材损坏等问题,立即组织专题督办,协调资金5万元补充产业技术类、文明建设类图书200余册,更新健身器材10套,实现文明阵地“建管用”一体化。同时,将文明建设成效纳入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重要内容,让代表接受群众评议,以监督倒逼责任落实,筑牢文明建设“坚强后盾”。
产业惠民树新风,文明内涵“不断丰富”

莫宇代表(左二)一行在田东那朗芒果示范基地考察学习
“文明不能空谈,要让群众在增收致富中涵养新风。”莫宇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与文明建设同推进,在甘蔗、芒果、澳洲坚果种植及酸笋加工等主导产业中融入文明理念。在孟沙村澳洲坚果基地,倡导绿色种植,组织党员代表带头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治;在六丰村酸笋加工企业,推动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由人大代表定期监督检查,树牢“诚信经营、质量为先”理念。针对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邻里纠纷、利益矛盾,他牵头成立“同心调解室”,汇聚党员代表、乡贤、产业带头人力量,及时化解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纠纷。2025年以来,调解队成功调解纠纷8起,成功率100%,既保障了产业顺利发展,又引导群众树立“团结互助、和谐共生”的文明新风,让产业发展成果滋养文明乡风。
民生服务暖人心,文明温度“浸润万家”
莫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延续“党员代表领办民生实事”机制,推动文明建设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组织党员代表带头拆除乱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带动群众参与“文明积分”活动,每季度由人大代表与群众代表共同评定并给予物资奖励,推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他还推动人大代表与困难群众结成“文明帮扶对子”56对,在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文明理念,帮助23户家庭改善居住环境,让文明新风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浸润群众心田。

莫宇代表(右一)实地指导台风灾后重建
双职联动显担当,文明乡风促振兴。莫宇以党委书记的统筹魄力和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将文明乡风建设融入乡村发展各方面,让阳圩镇实现了“经济强、百姓富、乡风正、环境美”的美好愿景。未来,阳圩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与人大履职融合,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乡村全面振兴绘就更壮美画卷。口梁凤勤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