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薄雾还缭绕在瑶寨的田地上,阮奕铭已踩着露水走进蔬菜基地:“今年极端天气比较多,咱们的蔬菜、瓜果产业受影响大吗?有需要乡政府帮助、协调的一定要及时提出来。”他一边查看蔬菜的长势,一边与农户算起收入账。作为百色市、汪甸瑶族乡两级人大代表以及汪甸瑶族乡人民政府乡长,阮奕铭扎根瑶乡八年,最常说的话是:“人大代表就要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这是他的履职信条,更是瑶乡人大代表躬身实践的缩影。
深耕产业一线,绘就民族团结“丰收图”

阮奕铭代表(左一)在汪甸村调研凉薯产业
面对汪甸瑶族乡山高林密、产业零散的困境,阮奕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聚焦产业发展精准履职和视察调研,亲自带领部分代表和乡、村干部在深入视察调研的基础上,利用324国道穿乡而过的交通便利条件,制定了“十四五”期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一核一轴六园”建设总蓝图,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建成直通粤港澳大湾区塘兴蔬菜基地1200亩、产业路22公里以及八角运输轨道25套共6.3公里,实施“水韵两琶”、两琶木材加工厂、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万亩八角连片种植示范区和万亩砂仁连片种植示范区等重点产业项目,同时创新“农场+村集体”模式打造瑶香跑山猪品牌,每年农场营收约80万元,获评百色市示范家庭农场。目前,全乡稳定种植芒果2.9万亩、八角3.1万亩、春砂仁1.2万亩,千亩蔬菜基地产量超1500吨,农业总产值2.28亿元,同比增长6.7%。
厚植文化土壤,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阮奕铭代表在瑶家课堂上宣讲
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阮奕铭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传承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光荣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教。通过打造“三馆一园一中心”(民族文化展示馆、图书馆、非遗印象馆、民族风情园、民俗体验中心)及“五个一”主题阵地(文化长廊、民族展馆、风情街、实践基地、主题广场),建成百色首个少数民族文化研学教育基地,累计开展非遗活态传承360余场次,覆盖1.2万余人次。另外,阮奕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瞄准当地优势资源与特色产业的切合点,积极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整合“屋敢节”“歌圩节”“盘王节”等民俗活动,同步举办“瑶乡夜话”宣讲、北路壮戏展演、“民族团结杯”篮球赛等,打造系列文化品牌,吸引10万余人次参与,媒体报道量增长37%,极大地提升了汪甸瑶族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响彻汪甸的每一个角落。
笃行民生之事,提升民族团结“幸福值”

阮奕铭代表(右二)向群众宣传宅基地政策
阮奕铭始终将民生福祉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群众获得有形有感,释放更多社会活力,激发社会事务效能。近年来,全力推进区领导为民办实事、基础设施及生活条件改善项目40余个,推动集镇供水项目和污水处理厂落地、110千伏新变电站顺利竣工,争取145盏具有浓郁瑶族特色的艺术路灯项目落地,全乡公共承载能力、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创新开发“脱贫人口证明自助开具平台”“瑶乡智慧党建”等服务平台,实现28项高频事项指尖办理,线上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并获广西数字政府应用场景创新大赛三等奖。
展望未来,阮奕铭表示,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全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当中,持续深化“四个与共”、增强“五个认同”,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瑶族乡这片热土上永远璀璨,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口兰震碧 罗显军 图/文